“厂二代”泛指中国民营制造类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,他们的父母在改革开放后下海经商,开设工厂、创立品牌。然而,随着厂一代们逐渐老去,工厂的接班问题逐渐凸显出来。而“厂二代”们的接班,实际上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众多传统工厂蝶变的过程,和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过程。对于他们而言,守城之外,如何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创造增长和变革,更是亟待回答的时代命题。
接着就让我们走近“厂二代”郑吉特的接班之路,和许多仍浮沉在职场的同龄人相比,21年毕业的郑吉特已经拥有了不少的创业经验。从高中毕业通过贩卖行李箱赚到第一桶金,大学在校内做西装租赁,到接管千万产值的工厂,在旁人看来,一切都好像发生得顺理成章。
关于“中域紧固件”
但在郑吉特的印象中,父亲的工厂是一个设备轰鸣,制造一些又油又臭的螺丝的地方,它意味着辛劳、落后和老旧,“没有哪个年轻人会想干这种又土又累的事”。父亲和大部分当时的温州人一样,初高中毕业后就开始跟着老师傅们学习一些机加工行业的手艺。随着电器巨头正泰的出现,他所在的温州乐清市,开始围绕着电器行业的创业逐渐兴起。从2009年创办浙江中域紧固件有限公司(本文简称“中域紧固件”)至今,父亲一直在紧固件领域深耕,现有现代化标准生产房3000平方米,工程、技术、品管人员20多人。
“中域紧固件”需求与挑战
大学时,郑吉特不断地在大公司找实习、收获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、学习管理技能、接触当时还算新颖名词的“数字化”背后的技术,也从未想过有一天这些经验会运用到自己管理自家的工厂中。但回归也并不总是顺利的,更多时候厂二代们面临着的是找不到自己定位的尴尬局面。
这群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,见过了更广阔的世界,在最初的不情愿中,带着他们的新想法闯进了传统制造业,却发现跟现实的工厂产生了错位,面临的挑战也早已不同。此时,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早已对供应链的敏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客户也对产品有了更为多样化的需求,工厂的业务模式亟待在根本上进行改变。
刚回到工厂的郑吉特接手了统计生产进度的任务,但从一开始他就被一些固化的管理模式束缚住了拳脚:“由于生产信息的不同步,销售端经常需要实时获取生产数据,导致沟通成本特别高。”
这也促成他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:每天早上花一两个小时,用线上文档统计订单的生产进度,再将信息共享给给各位同事,有效地缓解了过去信息不同步的问题。但时间长了,机械的固定任务开始变得枯燥,“既然共享文档可以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,那数据的采集是不是也可以用一类软件去解决?”
于是,他开始寻找更加快捷高效的管理方式。
黑湖小工单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
“接触到黑湖小工单后,我们就开始用生产进度的功能,减少了很多沟通成本,我自己也能抽身出来了”,他说,“腾出时间以后,我也可以去梳理其他的流程问题。”在这之后,他的管理范围也在不断扩大,以至于自己都无法说清具体的工作内容,因为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找到他来负责,他戏称为“感觉自己天天都在挨骂”。
除了旧的生产管理模式亟待进行改造之外,郑吉特觉得,自己和父亲工作习惯、思维方式的不同,也是工厂改革的一大难点。但对于这些矛盾,郑吉特现在处理起来已经变得得心应手。经过几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后,数字化系统正在深入进工厂的各个角落,“我现在很重视提升大家对数据的敏感度,不管是生产流程还是库存环节,用数据赋能后都变得规范了很多。”
新面貌的工厂元年始于去年,也刚好是他的“回归之年”。搬去新厂房,优化用地和设备,引入新的系统和数字化改革思维……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。
不过对郑吉特而言,最大的变化或许是他自己:“以前总是因为数据的匮乏,凭自己的感觉去做一些决策,好在有一定的试错空间,后面到我们的系统积累了一定的数据量后,可以准确地凭借数据去做决定。”
过去一年,工厂的营业额已经增长了10%,达到2600万。生产问题解决后,他下一步的目标是整顿仓储,进一步加大投入并实现更大的增收。
“在我看来,其实我们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代,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因为父辈创业所做的事是从无到有的颠覆性的改革,也打下来很多基础,而我们要做的是去在传承的过程中革新。
而近几年互联网的发达,给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支持,是外界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坐上互联网时代一班快车的机会。”